低调看直播jrs

特殊的地理件、独特的地域文化

作者:新浪体育综合文章来源:新浪体育综合发布日期:2020-09-12 04:42:41

资料图来源于网络

文章来源:杭州智力运动文化

作者:林振权 丁睿

位居地球上最辽阔的欧亚大陆,濒临世界上最浩瀚的太平洋,我们伟大的民族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长江、黄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摇篮,孕育了我们历史悠久、成就璀璨的传统文化。特殊的地理条件、独特的地域文化让我们伟大的民族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和保存了世界瞩目的中华文明和历史文化遗产。

因此我们研究中华传统文化,就不能离开形成和保护她的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是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环境相融合,因而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独特性,是不可复制的文化资源。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国粹、瑰宝的象棋,也同样沿着这样的规律和轨迹产生、发展,地域文化在其中有着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象棋起源的“象天则地”,“象征”之义,“河图”“洛书”,“易经”“八卦”的阴阳数理,乃至作为战争的模拟艺术,都紧密联系地理环境和地域文化。以地域文化来考证象棋起源,可以正本清源。

——象棋定型的宋朝,不管是纸醉金迷的北宋都城东京汴梁(今之开封)还是偏安一隅的南宋都城临安(今之杭州),其繁华和人文环境都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也从此奠定了象棋文化生生不息的基础。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在中华大地上,不同社会结构和发展水平的自然地理环境、资源风水、民俗风情习惯、政治经济情况,孕育了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中州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巴蜀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也打造了从古到今、许许多多独具特色的象棋赛事。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中国地域辽阔,文化生态不同,人文地理造成人的性格差异很大,在象棋运动中这直接体现为棋手的风格,这些风格的代表人物成就了象棋的辉煌和历史。

——历史上社会动荡、人口流动,特别是近代外部政治文化的影响,带来了城市的变迁,也造成了地域文化的变动。城市化社会的发展,形成了象棋运动以城市为中心的地域化。历史上南北中心城市的象棋活动代表了一个时代象棋运动的发展水平。

——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地域文化的变化。象棋运动格局也有了新的变化,赛事的举办、棋手的分布都成为明显的标志。

本文试图通过地域文化在中华民族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的认识,特别是地域文化对象棋运动发展影响的初步研究,挖掘地域文化的内涵,促进象棋运动更好更快地发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象棋运动的海外推广,增强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地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

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及影响

任何一个民族,人们的自主活动都是在特定的外部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制约下进行的。这些环境首先就是地理环境,文化发展的最初也是与地理环境直接联结的。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的自然条件,是构成各种不同文化形态的中介。马克思主义非常重视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经说到:“由于富饶的自然,使人离不开自然的手,就像小孩离不开引带一样”。地理既是历史的女儿,也是历史的母亲,在文化发展之际,它的模式规定了实现民族文化特征的范型。

“元气濛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甿。(徐整:《五运历年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灵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三五历记》)”

说起宇宙生成和人类起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盘古开天地”和“女娲造人”。这是“中国故事”,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宇宙生成说和人类起源说。《山海经》和《尚书·禹贡》给我们讲述了许许多多这样的故事,是中国地域文化的发轫之作。后来出现的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和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保存和记载了丰富的地理人文信息,成为地域文化的经典。

我们在追溯中国文化的开始时,首先注意到的就是一个相对封闭的主体活动背景:中国是一个“右高原、左大海”的大陆—海岸型民族。中华民族生存的东亚大陆,远离其它文明中心,周边多有地理屏障:东濒茫茫无际的太平洋,北临漫漫戈壁和浩瀚的原始森林,西部则万里黄沙与高山雪峰相间,西南壁立着世界最庞大而高峻的西藏高原,这种一面是古人难以逾越的太平洋,三面是天然的陆上屏障,而内部又有相当开阔的回旋余地,造成一种与外部相对隔绝的状态,这对中华民族及其文化的发展和造成的影响,是久远而深刻的。西北部的封闭型与东南部的开放型交相补充,大框架的闭锁性与框架内的流动性互为和谐。它使得整个文化氛围既相对稳定,又具有动态势能。这一方面使中国有可能长期地维持集权态势将国家置于可控范围中,保持自己的国家体制免受外在的挤压而导致破碎;另一方面,又使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得以零星地、间断地接触,使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不断撞击、融合,产生新的文化机制和生命活力。

英国著名的近代生物化学家和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曾经说:地理因素是造成中国和欧洲文化差异以及这些差异所涉及的一切事物的重要因素。世界上四大古文明中的印度文明、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都湮灭或者变异了,惟有中华文明传承至今,其中的原因,除了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以外,我们不能不承认,特殊的地理条件保护了我们的民族和民族文化。

象棋与许许多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样,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国粹,没有被取代和变异,我们要感谢无数的传承者,我们更要感谢我们这样的国度,感谢我们生存的地理、空间。

地域文化对象棋文化发展的影响

文化是象棋运动的灵魂,在讨论地域文化对象棋运动发展的影响的时候,我们首先要研究地域文化与象棋文化的关系及其对象棋文化的影响。

(一)“玄象”“河洛”——地域文化对象棋起源的影响

在《山海经》的故事里中我们较早地看到了地域文化与象棋的联系:“苦山之首, 曰休舆之山。其上有石焉,名曰帝台之棋, 五色而文,其状如鹑卵,帝台之石, 所以祷百神者也,服之不蛊。(《山海经·中次七经》)”。与象棋有联系的地名在全国很多,如“棋盘山”“棋盘岭”“棋盘街”等等。但是否都真的与象棋有关,还需要专门的文化工作者去考察研究。除了名近,还有形似。不久前,张晨老师发表文章,指出:“《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一张王宫的建造图,几乎跟象棋棋盘一模一样,实在是让人惊叹。”。《考工记》曰“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许多地方的史志都把当地的建筑风格列入地域文化的内容,是历史文化的传承。或者《考工记》里的这幅图能够成为地域文化与象棋文化紧密联系的一个例证。我们期待张老师的研究成果为我们揭开这个迷底。

我们在象棋棋盘上切切实实可以看到地域文化与象棋的直接联系,这就是象棋的“玄象”、 “河洛文化”、直接反映在象棋棋盘上的“河”“界”。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季本涵老先生在第二届杭州国际棋文化的论文《帝王八卦局,河洛九宫枰》及荥阳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象棋文化论坛的发言《河洛文明与楚河汉界》中都有精辟的论述,许多专家学者在这方面也有令世人瞩目的研究成果,恕我不作赘说。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的“河图洛书”是易象文化,更是地域文化。有关媒体报道,5月7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河南巩义双槐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双槐树遗址性质为5300年前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专家命名为“河洛古国”。北京大学教授、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介绍说,在河洛镇发现的这个遗址,契合《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这个河是指黄河,“洛”就是洛河。

回到事物的本质上来,象棋之“象”,从来就是“象天则地”、模拟战争等等的“象征”之“象”,“玄象”之“象”。可是,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有人在用地域观念来解释象棋起源的时候,偏偏走上了斜路,这就是“中国无大象”“印度起源说”。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历史证明中国有象。河南古称“豫州”,简称“豫”。《说文》“豫,象之大者”。有人更形象的解释“豫”:予——象,一个人牵着一头象。中原地区在古代盛产大象,已经被无数的考古发掘的资料证实。不但河南有象,中国许多地方有象,均为历史资料证明。《南齐书》:“国王行乘象,妇人亦能乘象”;《明史》:“象奴养象,以供朝会陈列、驾辇、驼宝之事。”。《广东新语》曾经记载了南明抗清的最后一战新会之战中李定国和他的战象部队的悲壮,被俘的大象坚贞不屈,不跪、不食,直至死亡。清军不得不挖坑将死象推入焚尸。著名反清学者屈大均曾经为此写过一首《义象行》:“······皮可寝兮肉可食,死为鬼雄游八极。从来骥也称奇德,人不如兽徒千亿。”,在感叹战象气节的同时,嘲讽了一部分人的“德操”。今天,有人用“中国无大象”说事,否定“象棋中国发明说”,不唯是丧失中国人的文化自信而表现出的一份浅薄,更是对历史的无知,特别是地域文化的缺失。

(二)从“汴梁”到“临安”——地域文化对象棋定型的影响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陈寅恪)”。象棋经过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时期,终于在宋朝定型了。它的标志是“体制不再发生较大的变异,而是向着大众化、艺术化、竞技化、科学化的方向作合理改进。(张如安:《中国象棋史》)”这一成果没有发生在亲力亲为“制象经,集百僚解说”的北周武帝身上,而文功武略雄视天下的盛唐时代,在已经有了“宝应象戏”的基础上,也未能毕其功于一役,其中的原因,除了宋朝程朱理学盛行,河洛之学兴起之外,与当时的地域条件和时代背景是紧密联系的。

提到宋朝,人们想到的都是内忧外患、兵荒马乱、积贫积弱、偏安一隅的悲悲戚戚。其实,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宋朝的统治者注重社会经济的发展,给人民以休息生养的机会。新兴的商业都会迅速崛起,市民文化水平逐渐提高。北宋的国都东京汴梁是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会城市,聚集了一大批的达官贵人、富商豪门。宋代物质生活的富足为文人士大夫提供了享乐的条件,而由于学术、文化的兴盛,宋人也开启了用艺术享受生活的时代,伴随着诗词歌赋,蹴鞠、棋弈就此走上了历史的舞台。花阵酒池,四处闻丝竹之声;燕馆歌楼,八面观新声巧笑。有“红牙檀板莺喉啭”,也有“白檀象戏小盘平”,一个浅斟低唱的王朝,一个特殊的地域,成就了象棋划时代的历史传承。

“夹江夜走有神驹,神驹英祖今何如?崔君庙前树苍苍,行人经过几斜阳。中兴事业浑如梦,尽村渔歌在沧浪。”,“泥马渡康王”伴随着象棋的故事把宋高宗赵构送到了临安,成就了偏安江左的南宋小朝廷。“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在南宋存在的153年里,象棋没有因为“靖康之耻”、没有因为半壁河山的沦陷而衰败,究其原因,随着政治中心的迁移,必然带来文化中心的迁移,一大批遗老遗少、达官贵人、富商豪门、文人仕子的到来,带来了北宋的奢靡之风,但更多的还是得益于临安、江南大地特殊的的地域条件。

标签: 象棋 地域 文化

分享按钮